摘 要:今年7月,上海市嘉定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將eID身份識別結果作為案件裁定的決定性證據,認定了一份在線簽訂的勞動合同的法律有效性。
今年7月,上海市嘉定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將eID身份識別結果作為案件裁定的決定性證據,認定了一份在線簽訂的勞動合同的法律有效性。
9月26日,央視10套《科技之光》節(jié)目對這起案例進行了報道,并邀請工信部特約顧問郭宏杰先生針對公安部公民網絡電子身份標識(eID)、電子簽名、電子票據等熱門問題進行了解答。
案情回顧
申請人張某與上海某公司就線上簽署的勞動合同有效性存在爭議,申請人質疑線上勞動合同的真實性,認為其并無法律效力并要求企業(yè)依照相關條文規(guī)定支付二倍工資。
經仲裁庭調查了解,張某使用加載eID的工商銀行金融IC卡在電子合同締約平臺法大大注冊了賬號,并與上海某公司簽訂了一份線上勞動合同。仲裁庭認為,當事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通過國家認可的電子簽名平臺以電子形式簽訂勞動合同,符合《電子簽名法》的相關規(guī)定,該合同真實有效,駁回了申請人的請求。
這則勞動裁決書的下達,不僅象征著司法機構充分認可eID網絡身份識別技術在網絡場景下的應用,也是司法機構充分認可電子合同平臺使用eID作為身份認定的重要依據。
金聯匯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工信部特約顧問郭宏杰先生為您解答:
問題一、電子簽名如何保證電子合同的有效性?
為了保證電子合同不被惡意篡改,我們使用了數字簽名的技術。所謂數字簽名,又被稱為公鑰數字簽名、電子簽章,是使用密碼技術實現的、用于鑒別數字信息的有效方法,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通俗地來理解就是,數字簽名相當于是使用者用一種特有的工具給相關文件加上了一個透明地塑料封裝,這樣雖然所有人都能看到文件的內容,但是卻沒有一個人能打開封裝進行修改,任何對文件的改動都會破壞這個封裝,從而被人知曉。
問題二:eID在電子合同簽署中發(fā)揮了什么作用?
eID是由“公安部公民網絡身份識別系統”簽發(fā)給公民的網絡身份標識,相當于公民在網絡虛擬環(huán)境下的網絡身份憑證,在線上締約場景中,有效標識了公民的網絡身份,確保本人意愿。在上海嘉定的案例中,eID身份識別結果是案件裁定的決定性證據。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ygkkp.cn